文物名稱:九鼎八簋
所處年代:春秋時期
器物規(guī)格:大小依次遞減,最大的一件通高54.5厘米,最小的一件47.5厘米
出土地點:新鄭鄭韓古城遺址
“中國古代西周時期建立了一套等級森嚴的禮樂制度,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得嚴格按照規(guī)定行事?!?月9日,在河南博物院展廳,講解員郭倩向觀眾介紹“九鼎八簋”時說,這一時期,王公貴族在進行祭祀、典禮、喪葬、征伐、宴飲等禮儀時所用的青銅器叫青銅禮器。鼎是最重要的禮器,也是身份、等級、和權力的象征,什么場合、什么身份才能用鼎,用多少鼎,從材質到數(shù)量都有著嚴格的規(guī)定。
列鼎制度是西周時期確立貴族嚴明等級的體現(xiàn),鼎在祭祀、典禮、喪葬、征伐、宴飲等禮儀時所用的數(shù)量,依貴族身份分為五等:天子九鼎八簋、諸侯七鼎六簋、大夫五鼎四簋、卿/士三鼎二簋、低級的士一鼎,依次遞減,不得逾越,這便是“藏禮于器”。
西周“制禮作樂”,“禮樂制度”逐漸成為中國人的思想準則和行為規(guī)范,中華民族自譽為“禮樂之邦”也由此而來。
九鼎的傳說在中國由來已久,為國家政權的象征。周代在繼承和發(fā)展了夏商以來的禮制基礎上,等級宗法制度更加持謹森嚴,有資格享有九鼎的只能是天子。但是到了春秋時期,王室衰微,列國蜂起,諸侯公卿紛紛掙脫傳統(tǒng)禮制的束縛,僭越之舉逐漸普遍。
這在近年來全國各地的考古發(fā)現(xiàn)中也得到了印證。從考古發(fā)掘實踐來看,“九鼎八簋”常見于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的諸侯墓,比如曾侯乙墓就出土了“九鼎八簋”。同樣,河南博物院展出的這套“九鼎八簋”于1996年出土于新鄭的鄭韓古城遺址,也是來自春秋時期的諸侯國鄭國。鄭國原為周王室的諸侯國,后來隨著國力的增強,逐漸在春秋初期成為霸主,其統(tǒng)治者甚至“挾天子以令諸侯”,展現(xiàn)出其對中央權力的覬覦和挑戰(zhàn)。
值得一提是,同類的九鼎系列禮器在鄭韓故城先后出土過五套之多,充分說明了當時禮崩樂壞的現(xiàn)實狀況。同時,這一時期王室之器開始減少,諸侯國器逐漸增加,青銅器的器形和紋飾也一改過去的設計,大膽的突破商周以來的神秘色彩,體現(xiàn)出強烈的地方性和清新感。
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,從這套九鼎八簋的造型上可以看出,它改變了過去那種雄渾凝重的藝術風格,而趨向秀麗輕靈,紋飾也從過去奔放的粗紋改為工整的細紋。像這些青銅鼎上的蟠虺(huǐ)紋,兩條或多條虺龍相互纏繞在一起,連續(xù)反復穿透盤旋,生動而纖細的附在器物的表面,極具華美繁縟的藝術效果,代表了這一時代新的潮流。這套九鼎八簋及相關禮樂器物組合的發(fā)現(xiàn),填補了周代社祀禮制形式的空白,對于研究當時祭祀的禮儀規(guī)范及社會變革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如今,這些古老的禮器靜靜地矗立在展廳中,不厭其煩地述說著先人們的故事。
責任編輯:張家祺